子宮內膜癌術后檢查




子宮內膜癌診斷步驟:
1.重視與子宮內膜癌發病有關因素病史收集 對有家族癌瘤史、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史,年輕婦女持續無排卵者(不孕及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性索間質腫瘤(顆粒細胞癌及卵泡膜細胞瘤)、外用雌激素或長期激素代替療法等及乳癌術后有長期應用他莫昔芬病史者,均應高度警惕有無子宮內膜癌存在,應作進一步檢查。
2.根據病史、臨床檢查、病理檢查及各種輔助檢查結果確定診斷及臨床分期。
3.根據病理檢查結果,配合其他輔助檢查作出術前臨床分期診斷(按FIGO標準)。
子宮內膜癌診斷必須要有依可循,專家指出子宮內膜癌診斷應全面收集有無內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這樣才能夠做到準確無誤。
預防
1.因子宮內膜癌病因尚不明確,目前尚不能預防其發生,因此,重點應放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上。對絕經后出血,更年期月經紊亂應注意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對年輕婦女月經紊亂治療無效者,亦應及時做B超檢查和子宮內膜檢查。重視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對已證實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變者,根據患者情況宜行全子宮切除術,有生育要求者應及時給予大劑量孕激素治療并監測病情變化。
2.嚴格掌握激素替代治療的適應證,并合理使用,對更年期及絕經后婦女更應慎用。對有子宮的婦女,在應用雌激素的同時宜適當應用孕激素保護子宮內膜,并嚴密監測。
3.改變生活習慣,節制飲食,加強鍛煉,通過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富貴病”的發生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