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瘤

卵巢瘤會引發什麼疾病?

  1、蒂扭轉較常見,為婦科急腹症之一。多見於瘤蒂長,中等大小、活動度大、重心偏向一側的囊性腫瘤,多發生在體位急驟變動時、妊娠早期或產後。蒂扭轉後,由於腫瘤靜脈回流受阻,引起充血,呈紫褐色,甚至血管破裂出血。可因動脈阻塞致腫瘤發生壞死、感染。急性蒂扭轉時,患者突然發生下腹劇烈疼痛,嚴重時可伴噁心、嘔吐,甚至休克。檢查時患側腹壁肌緊張,壓痛顯著,腫塊張力較大。一經確診後,應立即手術切除腫瘤。術時勿將扭轉之蒂轉回,宜在蒂扭轉部近側鉗夾切斷,防止血栓脫落進入血循環。  

 2、腫瘤破裂 可因囊壁缺血壞死或腫瘤侵蝕穿破囊壁引起自發性破裂;或因受擠壓、分娩、婦科檢查及穿刺致外傷性破裂。破裂後囊液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可引起劇烈腹痛、噁心、嘔吐,甚至休克。檢查時有腹壁緊張、壓痛、反跳痛等腹腔刺激體征,原腫塊縮小或消失。確診後,應立即剖腹探查,切除囊腫,清洗腹膜。  

 3、感染 較少見,多繼發於腫瘤蒂扭轉或破裂等。主要症狀有發熱、腹痛、白細胞升高及不同程度腹膜炎。應積極控制感染,擇期手術探查。  

 4、惡性變卵巢良性腫瘤惡變多發生於年齡較大尤其絕經後者,腫瘤在短期內迅速增大,患者感腹脹,食欲不振,檢查腫瘤體積明顯增大,固定,多有腹水。疑有惡性變者,應及時處理。

卵巢瘤是怎麼引起的?

  1.機體因素   卵巢瘤在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未產的婦女發病率高,而分娩次數多,哺乳和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發病危險減少。這種“不斷排卵”致癌學說,認為排卵造成卵巢上皮細胞的損傷,反復損傷和修復過程促發癌變。

  2.遺傳因素   是近年來研究的較多的病因之一,多數病例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所致。

卵巢瘤的檢查專案有哪些?

  1.腹水細胞學檢查   下腹髂窩穿刺,如腹水少可經後穹隆穿刺,抽腹水查癌細胞。  

 2.腫瘤標誌物測定  

 (1)CA125對診斷卵巢上皮性癌有重要參考價值,特別是漿液性囊腺癌,其次是宮內膜樣癌。漿液性囊腺癌的檢測陽性率在80%以上,90%以上CA125水準隨病情緩解或惡化而消長,因此還可以作為治療後的監測。臨床上CA125≥35U/ml為陽性標準。CA125並非特異性,部分婦科非惡性疾病如急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腹腔結核、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及一些非婦科疾病的CA125值也時有升高。  

 (2)AFP對卵巢內胚竇瘤有特異性價值。含內胚竇瘤成分的混合瘤、無性細胞瘤和胚胎瘤,部分未成熟畸胎瘤也可升高。AFP可以作為生殖細胞瘤治療前後及隨訪的重要標誌物。  

 3.流式細胞儀細胞DNA測定   流式細胞術(Fcm)方法通過流式細胞儀分析DNA之方圖瞭解腫瘤DNA含量。卵巢惡性腫瘤DNA含量與腫瘤的組織學分類、分級、臨床分期、復發及生存率相關。  

 4.影像學檢查   (1)超聲檢查是診斷卵巢腫瘤的重要手段。可以判斷腫瘤大小、部位、質地、與子宮的關係及有無腹水等。
  (2)CT及MRI檢查對判斷腫瘤大小、質地、與盆腔各臟器之間的關係,特別對盆腔和主動脈旁淋巴結增大有一定價值。
  (3)淋巴管造影可顯示髂脈管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及其轉移徵象,提供術前估價及淋巴結清掃術準備。
 

 5.其他   (1)胃鏡、結腸鏡以鑒別原發性胃腸道原發癌的卵巢轉移癌。
  (2)靜脈腎盂造影瞭解腎臟的分泌和排泄功能,泌尿道壓迫和梗阻症狀。
  (3)放射免疫顯像用放射性核素標記抗體為腫瘤陽性顯像劑,進行腫瘤定位診斷。
  (4)腹腔鏡檢查對臨床難以定性的盆腔包塊,腹水患者腹腔鏡檢取活檢,取腹水做病理學和細胞學檢驗定性及初步臨床分期。

卵巢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手術治療
  (1)全面確定分期的剖腹術
  (2)再分期手術指首次手術未進行確切分期。也未用藥而施行的全面探查和完成準確分期。
  (3)腫瘤細胞減滅術盡最大努力切除原發病灶及一切轉移瘤,使殘餘癌灶直徑2cm。最初手術徹底程度直接影響化療的有效率和生存期。
  (4)“中間性”或間隔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某些晚期卵巢癌估計難以切淨而先用幾個療程(少於6個療程的非全療程)化療,再行腫瘤細胞減滅術。可能促使減瘤術易行,但對術後化療不利,應力爭先行腫瘤細胞減滅術。對於瘤體大,固定,有大量腹水者,先行1~2個療程化療,稱先期化療,使腹水減少,腫塊縮小,鬆動,可提高手術品質。
  (5)再次腫瘤細胞減滅術指對殘餘瘤或復發瘤的手術,但如果無有效的二線化療藥物,該手術價值有限。
  (6)二次探查術指經過理想的腫瘤細胞減滅術後1年內,又行至少6個療程的化療,經臨床體檢及輔助或實驗室檢測(包括CA125等腫瘤標記物)均無腫瘤復發證據者再次剖腹探查術。
 

 2.化療
  (1)適應證化療是晚期卵巢癌的重要治療措施,必須及時、足量和規範。化療是手術療效的保證,兩種方法缺一不可。卵巢惡性腫瘤除ⅠA高分化腫瘤外,其餘ⅠB期及ⅠB期以上者,術後均應輔助化療。對ⅠA期病理3級(G3)也應考慮化療。化療療效與初次腫瘤細胞減滅術殘餘瘤大小有關,殘餘瘤越小,療效越好。
  (2)常用的化療藥物美法侖(L-PAM)、環磷醯胺(CTX)、異環醯胺(IFO)、塞替派(TSPA)、六甲蜜胺(HMM)、多柔比星(阿黴素)、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順鉑(DDP)、卡鉑(CBP)、紫杉醇(Taxol)、放線菌素D(更生黴素)、博萊黴素(BLM)、托布特肯(TPT)、長春新堿(VCR)、依託泊苷(足葉乙甙,Vp-16)、硝卡芥(消瘤芥,CLB)。
  (3)常用化療方案治療卵巢癌的化療方案較多,應根據腫瘤的病理類型選擇不同的方案。一般認為聯合化療優於單藥化療,通常多採用聯合化療:以DDP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已被廣泛用於治療卵巢癌,其總的有效率為70%~80%,40%~50%可達臨床完全緩解(CR),其中的25%無瘤存活達5年以上。上皮性癌目前使用最多的是PAC方案和PC方案,作為一線標準化療方案,而在歐美使用TP方案用於晚期卵巢癌,其有效率最高。
  (4)化療途徑和期限化療途徑應以全身化療為主(靜脈或口服),也可配合腹腔化療及動脈插管化療或介入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