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證實癌細胞中也有幹細胞的存在,而這些幹細胞具有自力更生及分化成成熟細胞的能力,幹細胞並且是癌症發展、侵襲、
轉移的主要原因之一。1994年發現血癌幹細胞是最早發現的癌症幹細胞,隨後2003年首度發現實質性腫瘤的乳癌幹細胞,近
年來陸續又發現其他腦癌、肝癌、大腸癌、卵巢癌等實質性腫瘤幹細胞。
依目前癌症治療主要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傳統治療是將這些成熟癌症細胞殺死越多越好,但是這種處理
方式並不一定成功,因為殘留下來的癌細胞具備了幹細胞特性,不但會復發,而且往往具備化學治療抗藥性,及抵抗放射治療
,因此癌症幹細胞的研究將可能提供治癒癌症治療策略及機會。
目前有許多科學方法可以用來定義癌症幹細胞,利用乙醛去氫酶為標記是其中一種,近年來陸續有學者提出乙醛去氫酶與癌症
幹細胞具有密切關係。在2003年, Ginestier 等人首先提出乙醛去氫酶為一種乳癌幹細胞的標的,而後陸續有學著發現在不同
癌症包括大腸癌、前列腺癌及肺癌,其癌症幹細胞富含有乙醛去氫酶。然而在卵巢癌的研究ㄧ直到了 2009 年,才有學者提出
乙醛去氫酶可能是一種卵巢癌幹細胞標記,但它的角色目前說法不一,所以我們的研究也證實了乙醛去氫酶在卵巢癌所扮演的
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