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衛教Clincal Research

認識卵巢癌


女性生殖道癌系列報導-卵巢癌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毓淇

認識女性生殖系統及卵巢癌成因

女性生殖系統包括內生殖器之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以及外生殖器,而女性生殖系統最易造成癌症的就屬子宮頸、子宮及卵巢。根據衛生署統計九十四年女性人口因子宮頸癌死亡人數為874人,卵巢癌卵死亡人數為357人,綜觀民眾癌症發生及死亡情形,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所以如何正確的了解女性生殖系統所造成的癌症是現代女性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針對女性癌症而言,卵巢癌的防治至今仍十分困難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它的症狀不明顯,常常發現時已多為末期,且因為不像子宮頸癌,已經知道它是人類乳突病毒(HPV)所造成的,因此卵巢癌實在防不勝防,本篇文章就針對卵巢癌的症狀、如何診斷及治療逐一做介紹。

卵巢癌的症狀與診斷

   一般卵巢癌症的死亡率佔婦科癌症中相當高的比例是由於大部份的卵巢癌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大部份被發現是卵巢癌的時候,通常都已經擴散至腹腔,成為晚期的癌症,約75%的患者已達到第三或第四期;此時的症狀多為腹部腫大,食慾不佳,脹氣等腹部症狀。如果腫瘤已壓到別的器官,常造成其他症狀如大便習慣改變、頻尿...等壓迫症狀。若當腫瘤太大時,病人甚至可以自己摸到腫塊,外觀會腹部隆起,此時常合併有腹水發生,嚴重時會導致呼吸困難、疼痛。

 

  • ■ 卵巢癌的診斷

 

   為早期診斷卵巢癌,理想上是在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時,同時做骨盆腔內診,一旦發現卵巢有腫塊,立即做超音波掃描是較佳的選擇。

   有研究顯示,平均掃描10000個婦科超音波,才找出一個卵巢癌,所以每年做一次陰道超音波及抽血測CA125並不合乎經濟效益。至於CA125,在尚未停經的婦女,CA125上升(>35,

   目前有新的檢測方式是利用蛋白質晶片來篩檢卵巢癌,數年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利用蛋白質晶片,分析卵巢癌病人血漿中的蛋白群,比對「蛋白質指紋圖譜」,五十名一到四期的卵巢癌病人均能正確篩檢出來,只是目前這方法尚不普及。

   目前本院針對卵巢癌、子宮頸癌等蛋白質晶片結合質譜儀分析的"血清蛋白指紋圖譜篩檢"試驗結果顯示,其靈敏度以及特異性都在八成以上,比現有的腫瘤標記效果更好,如未來蒐集更多樣本資料之後,這套結合蛋白質晶片以及質譜儀的蛋白晶片指紋圖譜系統將會變得"更聰明、更靈敏"

卵巢癌的分期與治療

■ 卵巢癌的分期是採取手術分期,定義如下:

   第一期:癌症侷限在卵巢。

   第二期:單側或雙側卵巢癌,併有骨盆之擴散。

   第三期:單側或雙側卵巢癌,併有腹腔之擴散,或轉移至後腹腔或鼠蹊部淋

           巴結。

   第四期:單側或雙側卵巢癌,併有遠端之轉移。

  手術治療

     卵巢癌的手術需特別徹底,應為看似早期的患者若能在分期手術中排除他處之轉移,則患者將可接受較保守之治療。分期手術包括:卵巢、子宮、輸卵管的切除,以及腹腔腹水沖洗的細胞檢查,骨盆腔、動脈旁的淋巴結的採樣、大網膜及盲腸的切除和任何可疑的地方,如腹膜表面的切片。另外在卵巢手術之前應該做徹底的灌腸準備,應為有很多的手術需要做小腸或大腸的手術。

  化學治療

在手術後,大部份患者都需要接受化學治療,主要目的是希望把殘存在體內的癌細胞減到最低。一般化學治療,大約三至四周實行一次,早期癌症建議施行三至六次,晚期則為六次,目前以Paclitaxel + Carboplatin 為標準之化療處方。至於病患是否接受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或維持性化學治療則賴婦癌專科醫師之評估。

卵巢癌的預後照護

   卵巢癌的預後,與卵巢癌的種類及多項臨床變數有關,包括年齡、分期、等級、殘留大小...等。一般說來,第一期存活率可達93%、第二期存活率可達70%,第Ⅲ期降至37﹪,第四期則只有25﹪。

  卵巢癌如能提早在Ⅰ期發現,預後自然相當好,因此,如何早期發現,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最好每年實施子宮頸抹片的同時,經醫師詳細內診,只要有所懷疑,立即進行超音波掃描加上CA-125,如此才能早期治療,而有良好的預後。

    至於後續的追蹤建議前兩年每2-4個月迴診,第3-5年每半年迴診,每次迴診須接受內診,腫瘤指標,有必要時需實施超音波、斷層掃描或是胸部X...等檢查。

 

 結語

    由於卵巢癌初期不是沒有症狀,就是症狀沒有特異性,很多被當成腸胃症狀治療而已,因此要早期發現卵巢癌,需要有高度的警覺性,如果下腹不適超過兩三週以上,可能必須做個婦科檢查才好。

    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過卵巢癌,或本人有危險因子,最好在每年抹片檢查時,請醫師特別注意內診,必要時做陰道超音波和CA125檢測。